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包装聚焦碎片化需求 大包装激活社交消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0:44:00    

一边是迷你杯方便面成为年轻人的解馋神器,一边是大包装方便面的量大实惠,目前,多家方便面品牌正演绎着一场关乎方便面“变小”与“变大”的精彩剧目。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方便面行业竞争核心在于精准匹配消费场景与情感需求,无论产品是“变小”还是“变大”,谁能精准拿捏消费者情绪,谁就能在泡面桶里淘出黄金。

“变小”:从饱腹刚需变身情绪零食

  曾几何时,方便面凭借“低价抗饿+口味多元”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红烧牛肉、老坛酸菜、金汤肥牛等丰富口味,让其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年代成为“性价比之王”。然而,随着方便火锅、速食粥等方便速食产品增多,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传统方便面市场增速放缓。

  “不是方便面不行了,而是消费者需求变了。”业内人士指出,当下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求已从饱腹刚需迈向情绪零食。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普及,消费者对方便面的期待不再局限于味道,更注重食材的营养与低负担。迷你杯方便面恰好在“解馋”与“健康焦虑”间找到了平衡点。

  据了解,迷你杯方便面之所以“迷你”,是因为其规格通常在60—150克。有消费者表示:“一到夜里就很想吃东西,其实只是馋最开始的那几口。常规装的方便面虽然也能吃完,但是炫完以后很有负罪感,这种迷你杯就完全不愁,心理负担减轻了很多。”

  在追求健康与精致生活的当下,迷你杯方便面已然华丽转身,成为能带来愉悦体验的精致小食。在社交平台上,大量关于它的分享使其俨然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消费者热衷于展示品尝瞬间、分享口味体验,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产品曝光度,还进一步强化了迷你杯方便面的社交属性。

  但也有消费者指出,迷你杯方便面作为正餐不够吃。对此,业内人士强调,此类产品并非替代传统包装,而是以差异化定位开辟新赛道。正如迷你可乐未取代常规瓶装,却凭借便携性打开即时消费市场,迷你杯方便面正以情绪零食的身份满足年轻群体的多元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小规格的泡面走红,得益于它对消费场景的精准把握。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需求也变得更加碎片化。迷你杯方便面瞄准的,正是这些碎片化的需求场景,例如,上班族的下午茶时间、学生党的深夜加餐、欢乐出行的露营场景、夜宵的开胃菜等。

“变大”:规格扩容激活共享场景

  在迷你杯方便面掀起“轻量化”浪潮的同时,方便面市场的“变大”趋势同样引人瞩目。多家方便面品牌将创新焦点投向“超大泡面”,通过包装革新与场景重构,让大包装方便面从单纯的食品升级为兼具社交属性与性价比优势的“消费符号”。

  “如今的产品包装不仅是容器,更是移动的营销阵地。”业内人士指出,超大包装不是简单的“加量”,而是对消费场景的重新定义。当行业陷入口味雷同、规格趋同的内卷时,超大包装通过“社交属性+性价比”的组合拳,开辟了差异化赛道。

  与迷你方便面满足“情绪+轻量化”需求不同,超大方便面通过加大规格、强化分享概念,精准切入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团队团建等多人消费场景。例如,一方便面品牌推出的“超大泡面”产品,采用长方形盒装设计,面饼与配料总重430克,包含4块面饼,主打4人份的消费场景;另一方便面品牌则在长方形盒内装入两个方盒,共计8块面饼,强调其适合多人共享的特点。

  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超大包装方便面除了更具社交话题性外,在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的当下,其“加量不加价”策略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自然备受青睐。此外,大包装方便面的“变大”也是对消费本质的回归。当品牌学会用“大分量”承载“大快乐”,即便在速食红海市场,也能抢占一席之地。而消费者的选择逻辑始终简单:一顿能让人拍照分享、吃得划算的泡面,远比想象中更有吸引力。

“变道”: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场景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已高达6736亿元。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演变,预制菜等新兴品类迅速崛起,极大地扩充了方便食品的品类范畴。据预测,到2026年,整个方便食品市场规模有望成功突破万亿大关,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新时代消费趋势的浪潮下,尽管方便面在方便食品领域仍保有一席之地,但不可忽视的是,行业的创新风向和市场焦点已然发生转移。

  业内人士认为,高端化与平价化迎来了并行发展,迷你杯方便面通过减少分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对健康的担忧;大包装方便面则通过增加分量和保持价格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实惠的追求。品牌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寻找平衡,以适应消费者复杂多变的需求。

  无论是“变小”还是“变大”,方便面都在努力摆脱“低端快餐”的固有标签。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共同推动了方便面从单一的食品功能向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转变。方便面不再仅仅是应急时的简单食品,而是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者需求,展现出了不同的产品形态和价值。

  方便面的“变形记”,也再次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尺寸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属性,更是一种战略选择。当整个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内卷困境时,方便面品牌必须同时思考两个关键问题: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更无负担”,又如何让他们觉得“更划算”。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方便面行业来说,无论口味、包装、配料、面饼如何演变,唯一不变的是:谁能精准拿捏消费者情绪,谁就能在泡面桶里淘出黄金,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文章:

小包装聚焦碎片化需求 大包装激活社交消费05-23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金融为“梭” 细织民生消费锦绣05-16

中国品牌日·大咖说|AI时代的品牌之变05-10

广西兴安县重拳整治“生鲜灯”乱象05-06

七匹狼是什么牌子?包揽缪斯等四项国际金奖的时尚品牌05-06

金价,大跳水!05-01

西安网评:“心机商标”玩不转市场04-26

平安人寿:保险+服务解决方案 为美好生活兜底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