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谭昊)一块玻璃能有多“厚”?石英砂在一千多度高温下经历十多道工序才能熔制而成;一块玻璃又有多“薄”?十多层的镀膜厚度仅为几十纳米。近年来,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省科协专家工作站,在玻璃这一传统制造领域中闯出新路,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践行者。

在三峡新材镀膜车间里,生产技术部经理周林灿正在检查磁控溅射区域靶材运行情况,这是玻璃镀膜是否合格的关键一环。玻璃镀膜就是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或多层金属化合物薄膜,以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满足客户特定要求。镀膜玻璃的光学性质受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较大,导致镀膜玻璃的色度和透过率时常偏离设计值。周林灿说:“玻璃镀膜的膜层较多,单银需要镀5层膜,双银需要镀13层膜,所以调整起来难度很大,调试时间太长,对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由于各玻璃企业不同批次生产的玻璃原片性能都有细微的差别,因此镀膜后的产品也都有一些区别,市场上缺乏这种针对膜层结构进行快速诊断的软件。
2023年2月,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组建专家工作站,2023年9月22日,专家工作站经省科协批复同意后成立。专家工作站依托武汉理工大学赵修建教授带领专家团队,以及来自三峡新材公司的郑滔、周林灿、李正华等科研人员,在玻璃镀膜、电致变色、抗菌防火等科创领域展开科研攻坚。通过在玻璃原片上采用不同溅射工艺制备、不同种类的膜层材料,测试光谱学数据和结构组成,建立了基于公司玻璃的材料、制备工艺和光学性能数据库。“开发了镀膜玻璃膜系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机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对我们现有产品进行快速诊断和调控。”周林灿说。

该系统可以迅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将双银镀膜玻璃的膜系调整时间由原来的每次8小时左右,减少到目前的4小时以内,单银镀膜玻璃的调膜时间由原来2小时降低至1小时以内。
周林灿介绍道:“每条线每周需要调整膜系3次到4次,两条镀膜生产线每年可增加产能45万平方米,增加产值900多万元。”

下一步,三峡新材将依托专家工作站,继续完善系统数据库,按照市场需求,设计和制备阳光控制、增透、新型低辐射等全新镀膜玻璃产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湖北仙桃农商银行荣获全省农商银行2024年度统计工作“十佳单位”称号08-25
夜晚“靓”起来 消费火起来08-21
东湖评论:以干部担当之笔绘就支点建设画卷08-17
多预警齐发!大暴雨、特大暴雨要来了08-10
降雨核心区南压至四川盆地到江淮一带 江南华南高温频繁08-10
进口榴莲“7小时鲜达” 广州航空口岸创新机制跑出“加速度”08-09
承德市气象台更新暴雨红色预警[Ⅰ级/特别严重] 【2025-07-28】07-28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