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以爱之名 奔赴教育山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4:23:00    

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学的教育星河中,“拾·起” 文化符号如皎皎明月,以谐音之妙暗合校名,更寄寓拾取真知、向光启程的美好愿景。“拾光起志,笃行致远” 的办学理念,恰似温润的春风,吹拂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大家以 “拾寻身边的教育家精神” 为帆,起航这场意义非凡的探寻之旅。校园中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正以匠心守望讲台,用情怀滋养心灵。一同走近他们,聆听教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让教育家精神在十七中薪火相传,照亮学子成长之路。

教师简介

权迎春,女,一级教师、未央区教学能手。西安文理学院历史系毕业,2011年9月至今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担任历史教学工作。曾获“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大学区“优秀班主任”、校级“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等称号。所带班级曾获“西安市先进班集体”称号。大单元作业设计《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获市级一等奖、论文《秉承传统 锐意创新》获市级一等奖、获区级职级赛教二等奖、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区级寒假作业设计三等奖、多次参加大学区及区级各项比赛荣获佳绩。参与市级优秀作业设计分享交流一次、参与区级中考备考专题汇报一次、承担区级公开课例展示三次。参与市级和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参与完成市级小课题一项,完成校本小课题多项。目前参与省级课题研究一项、负责区级课题研究一项。

热爱,是教育者最珍贵的“初心密码”—— 它能消解日复一日的琐碎疲惫,能抵御挫败时刻的自我怀疑,能在平凡岗位上点燃持久的热情。对权迎春老师而言,这份热爱是从小埋下的种子,是十四年来不曾褪色的教育情怀,更是让她在学生眼中始终闪耀光芒的力量源泉。

一、热爱是初心:从“仰望者”到“同行者”的成长轨迹

“如果能重新选择职业,你会选什么?”

“还是教师,因为我喜欢当老师。”

十四载春秋流转,权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从未消减。这份执念,早在小学时就已生根 —— 班主任商老师伏案备课的专注、把枯燥知识点讲成故事的智慧、贴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温暖,让“教师”这个词在她心里成了“光”的代名词。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在图书馆里啃读史料的日夜,在模拟课堂上反复练习的板书,都是为了靠近那束光。

2011年9月,当她第一次站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学的讲台上,望着台下学生亮晶晶的眼睛,突然懂了:原来“成为老师”不只是“仰望光”,更是“成为光”。

最初的日子里,她身兼数职:既是带整个年级历史课的“授课者”,又是班主任队伍里的“新兵”。备课遇到困惑时,师父屈孙丽老师总会悉心传授方法,分享“如何把历史事件讲得像故事”;遇到棘手的班级问题,同事们会围坐在一起出主意。从最初照本宣科的生涩,到后来能在课堂上穿插历史趣闻的从容;从面对调皮学生时的手足无措,到被孩子们亲昵地喊“小权老师”——在十七中这片充满互助精神的沃土上,她的教育风格如树生长,既带着商老师的温暖底色,又长出了属于自己的从容姿态。

二、热爱是春风:用心灵温度唤醒成长力量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对权迎春来说,这把“火”就是藏在细节里的爱。

(一)给“沉默的角落” 一束光

宗同学刚入学时,总是缩在教室最后一排。智力上的差距让她成了少数同学嘲笑的对象,作业本上的红叉、课间时的孤立,让这个女孩像株怯生生的小草。权老师却在观察中发现了她的闪光点:“宗宗抄写的字词非常整齐”“她热心帮同学扫地、做值日”“她在校园里见到每一位老师都会怯生生地主动问好”……

于是,权老师悄悄做了很多事:开“团结互助”主题班会时,特意让大家说说 “同学身上的优点”;叮嘱同桌“宗宗记笔记慢,你可以让她下课后抄你的写完”;每次批改作业,她会在宗同学的本子上画个笑脸,写上“字真工整,老师看得很舒服”;遇到有人欺负宗同学,她会立刻制止,然后和蔼地对宗同学说:“你要勇敢,遇到麻烦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会保护你的。”

后来,这个曾经沉默的女孩,会在教师节悄悄送来自己做的手工当礼物;毕业多年后,会带着男朋友回校看她,会在婚礼前认真地问:“老师,您能来吗?” 那些被温柔接住的瞬间,让教育变成了 “被记住” 的温暖。

(二)给“带刺的青春” 一座桥

“权老师,你们班孔同学又和人打架了!” 这句紧急通报,曾是权迎春班主任生涯里的 “高频预警”。孔同学像只炸毛的小兽,一点儿矛盾就挥起拳头,家长叹气 “管不住”,他自己也说 “反正读完初中就走人”。

权老师没有把他当成“问题学生”,而是看到了拳头背后的孤独——父母打工忙,没人听他说话;犯错后被批评多,没人问他“为什么”。她开始用“小方法” 靠近他:路过座位时,拍拍肩膀说“孔孔,今天上课没打瞌睡,有进步呦”;聊起打架后果时,轻声问 “你知道妈妈赔医药费时,偷偷哭了吗”;发现他个子高,就让他负责搬书、抬水,夸他“班里没你可不行”,再给他手中塞几颗糖果作为奖励。

改变慢慢发生了:他打架的次数从“一周两三次” 变成“一月一次”,最后整整初三一年没再动过手;他开始主动帮同学搬桌子,会在大扫除时抢着擦最高的窗户。毕业那天,他红着脸说:“老师,我以后不打架了”。再后来,门卫转送来一盒饼干,是在烘焙学校学习的孔同学亲手做的,附了张纸条:“老师,你说过你喜欢吃咸味儿的。”当饼干在权老师口中化开,她觉得心中比蜜还甜。

三、热爱是动力:在专业成长里拓宽教育边界

“教育者要像河流,既要保持流动,又要不断拓宽河道。” 权迎春老师的专业成长,始终带着这样的自觉。

2018年,她从师父屈孙丽手中接过历史社团的接力棒。这个十七中最早的学生社团,在她手里有了新模样:和学生一起头脑风暴出“古今社”的名字,带着大家设计团徽——以汉代“长乐未央”瓦当线条为底纹,以校园中生机勃勃的“拾光杨”为主体,托举着“古今社”三个大字,寓意 “连接古今、学史明智”;亲手设计社团印章,每次活动后盖在奖状或奖品上,仪式感满满。

为了让历史“活起来”,她带着学生们参观博物馆。在秦砖汉瓦博物馆讲解秦皇汉武的雄才伟略,在西安博物院的唐三彩前讲盛唐手工技艺,在大明宫丹凤门的遗址前让学生们感受大国风范和皇家威严;她网购黏土、颜料,教大家捏制“唐三彩”“青花瓷”,把历史课变成“手工课”;她和学生改编课本剧,让“孔子”“屈原”“岳飞”从史书里走出来,在校园舞台上重现精彩故事。社团活动常常占用周末,材料费用有时自掏腰包,但她说“值”——看到学生拿着自制的 “文物模型” 讲历史,眼里有光的样子,就知道一切都值得。

在教学上,她从未停止向上生长:为了让历史课更贴近学生,她研究新课标里的“核心素养”,把“时空观念”变成“历史时间轴手工课”,把“史料实证”变成“小组辩论赛”;为了做好“教学评一体化”,她反复打磨作业设计,从 “隋唐时代” 单元作业获市级一等奖,到参与区中考备考专题汇报,每一步都扎实有力。她说:“只有自己先变成‘研究者’,才能带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四、热爱是雨露:让教育情怀在更多角落生根

近几年,因身体原因卸下班主任重担的权迎春,把教育的触角伸得更远:在工会,她积极策划和参与教工活动;在融媒中心,她拿起相机,镜头里有学生运动会的笑脸,有老师备课的侧影,有校园里新开的玉兰花,她想“把十七中的美好都记下来”;在办公室,她的门永远为学生敞开——考试失利的孩子来哭一场,和朋友吵架的孩子来聊聊天,她不只是历史老师,更成了学生们可以说悄悄话的人。

有人问她:“教了十四年,不觉得重复吗?”她笑着指向窗外:“你看那棵梧桐树,每年都落叶发芽,可每片新叶都不一样。学生也是这样,教育也是这样——因为热爱,所以永远有新的期待。”

从2011到2025,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如今的从容,权迎春老师的教育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日复一日的真诚:对学生的爱藏在细节里,对专业的追求落在行动上,对教育的坚守融在岁月中。

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以爱之名,在平凡的岗位上奔赴山海,让每个相遇的生命都能被温柔照亮。

(来源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

相关文章:

“数字引擎” 驱动监管升级 ——包头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动态监管系统上线07-22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以爱之名 奔赴教育山海07-22

尔林兔草原的夏夜狂欢 2025“清爽榆林”首届长城摇滚音乐季完美收官07-21

青春、历史、文旅 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落幕07-19

哪种教学行为更优07-14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07-13

升级!西青这个红色地标“开课了”07-13

京腔萌音邂逅“大国重器”——首都师大附中学子太重研学记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