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锅炉集团生产车间。邓寅明 摄
7月3日上午,雨后初霁,中北高新区园林式工厂里,红红的榆叶梅果如一颗颗宝石挂在枝头,树林里不时传来阵阵鸟鸣,祥和怡景。而在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厂房里,机器轰鸣——智能焊机机器人精准飞舞,巨大的系统屏实时流动着生产数据……太锅集团副总工程师朱俊平驻足屏前,目光深邃:“传统行业在‘双碳’目标下必须浴火重生。我们的路,就是靠科技、人才和创新蹚出来的。”
四代炉火淬炼国际巅峰
这条生存之路的起点,写满了传奇。1997年,背负沉重历史包袱、濒临倒闭的太原锅炉厂与清华大学岳光溪教授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开启了一场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格局的产学研长征。
通过与清华大学20多年艰苦的产学研合作,太锅企业稳健前行,蓬勃发展,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打造了一支国内同行业中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热电系统与清洁能源供热系统专业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共有24个研发团队、共600余人。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要技术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以及19项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
朱俊平介绍,太锅的热电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走过了稳定运行、节煤节电、超低排放、低碳智能四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把中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推到了国际绝对领先的地位。先后推出了第一代规范化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第三代超低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新一代基于“多元燃料、炉内超低、超高能效、灵活智能”的低碳智能循环流化床锅炉热电系统。成功实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灵活、低成本燃用生物质、垃圾、固废、污泥、工业废气等多种低碳燃料,是当前中小容量燃煤热电行业低碳转型最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在科技创新与工程应用“螺旋上升”过程中,团队带头人岳光溪教授于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11年在美国获得“国际流化床技术成就奖”。岳光溪教授的学生、团队骨干吕俊复教授于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技术迭代的炉膛内,燃烧的是中国制造问鼎世界的雄心。
清华硕士与博士后军团
在太锅,“人才是第一资源”并非口号。
2005年,太锅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企业热能工程硕士研究生班,自主培养了25名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硕士,为产品技术持续升级换代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现在这批清华硕士已经成为支撑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
2012年,建立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工作站;2018年,设立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成立太锅集团—清华大学低碳能源技术研究院。太锅集团与清华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已选聘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共21名博士入站工作,重点攻关企业凝练的重大关键课题,入站博士带着课题进站、围绕课题研发、形成成果出站,形成了由院士、博士后、清华工程硕士组成的高端领军人才梯队。
为留住优秀人才,太锅坚持不懈精准精细解决人才的生活问题、待遇问题,通过感情留人、高薪留人,为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开绿灯”“卸包袱”。近3年来,太锅投入研发费用3.54亿元,占销售收入的4.7%,研发人员占比超30%,形成了由院士、博士后、清华工程硕士组成的雁阵人才梯队。
从“卖锅炉”到输出“中国方案”
在创新驱动下,太锅实现了惊艳一跃:从濒临倒闭到行业领先,从单一设备商跃升为低碳能源供应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全球供应商,完成了产品结构向新能源转型、经营模式向全产业链转型、产业生态向数字化转型,打造了集“核心技术研发、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总包运维、投资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低碳热电能源供应全产业链商业模式,重塑了企业筋骨。
依托高效储热与低碳供热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和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太锅攻关研究清洁能源供热领域核心技术,开发完成了高温热泵、电极锅炉、储热系统、垃圾热解、燃气锅炉、工业余热等清洁能源产品以及煤炭燃烧与可再生能源复合的低碳供能系统,成功实现工业应用。
太锅集团洁能技术公司经理王剑飞说,以工业高温复叠热泵机组为例,它能够产出60℃至90℃的热水,甚至能够提供100℃至145℃的蒸汽,能替代那些高能耗的小吨位锅炉,相比燃气锅炉运行成本节约了50%,相比电锅炉节约了60%至70%。目前太锅集团的热泵产品在省内已实现40多万平方米的清洁能源供热项目,产品以其良好的设备性能和优异的售后服务,赢得了终端用户的广泛认可。
从传统的工业制造企业到技术开发型企业,太锅以“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定制化设计“主辅环控”深度融合系统,提供核心装备、工程总承包、系统投资运营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严峻市场形势下业绩逆势攀升,连续数年国内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销量第一,2024年订货额达33.64亿元。
今年3月14日,由太原锅炉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超低热值含氮工业废气清洁高效燃烧发电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会。由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7位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在超低热值含氮工业废气的资源化利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显著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今,国内全球首台套255吨/小时超高温亚临界一次再热炭黑尾气锅炉在山西安仑投运,预计年发电超5亿千瓦时、年节煤5万吨。海外210吨/小时同等级锅炉输出印尼青山工业园,太锅超低热值废气燃烧发电技术成功出海。
从举步维艰的老牌国企到技术输出的全球先锋,太锅用28年为“三个第一”写下滚烫注脚。太锅炉火淬炼的是一个国家在时代挑战下以科技为刃、以人才为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魂。
记者 司 勇 太原日报
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半年报》亮点解读:外贸多元化拓展,破解外部危机07-19
拓荒者侯孝海07-19
太锅集团:浴火重生锻造新质传奇07-19
杜建英的娃哈哈往事07-15
爱建集团:上半年净利同比预降33.26%07-14
四年虚增营收超17亿,*ST苏吴(600200.SH)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07-14
飞腾“芯”闪耀上合 中国算力加速扬帆出海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