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行进中国|人民网头条聚焦内蒙古:最是青山看不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1:01:00    

7月11日,人民网头条刊发“行进中国”调研行稿件《最是青山看不够》,全文如下:

行进中国|最是青山看不够

人民网“行进中国”内蒙古调研采访团

呼和浩特又有“青城”之称,青城、青山、碧草、蓝天,在这一方大地上构成一幅靓丽和谐的绿色画卷。

大青山脚下,盛夏时节的敕勒川草原苍翠欲滴。范若泉摄

学生挥舞着国旗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

连绵青山外,泉水叮咚流。

来到大青山南麓山脚,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红瓦褐墙整齐排列,门掩杏花从,芬芳探出村口。

翟彩云起了个大早,从“新村”的楼房里赶来。又到了乌素图大杏采摘的季节,作为村委会成员,她也进入工作“旺季”。

沿着柏油路向着青山出发,翟彩云感慨,“脚下这条路原来是条土路。从土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东乌素图村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东乌素图村口,柏油路通畅,“杏福树下”标识醒目。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翟彩云是土生土长的东乌素图村人,这里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她打心眼里自豪。

乌素图,蒙古语意为有水的地方。“我们这里水好,历来就有种大杏的传统,依托好水才能种好杏。”翟彩云回忆,从2023年春天动工,开始改造村貌,当年实现硬件提升,迎接游客,速度非常快。

村民和游客来到东乌素图“幸福泉”打泉水。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东乌素图村挂职副书记张月朋介绍,东乌素图村发展大杏种植、农家乐、休闲康旅等特色产业,开发了百年古榆树广场、乌素图杏花谷、千亩杏园等项目。以“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模式不断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形成以林果促采摘、以采摘促农家乐的休闲旅游产业群。

“生态美、禀赋好,充分利用起来,百姓自然富。”张月朋说,依托大青山前坡45公里的“生态绿带”及丰富的林下经济业态和“杏坞番红”历史文化的人文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我们高标准规划建设大青山前坡万亩杏林基地,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素图杏花谷。

游客在乌素图杏花谷散步游玩。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湾,整个呼和浩特市依偎在大青山的怀抱中。一方天然山屏抵挡着来自更北方的沙尘与暴风。大青山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重要水源涵养地与生态屏障,守护其生态对改善黄河及华北生态、防治水土流失意义重大。

过去的大青山前坡,曾一度土壤沙化、一片荒芜。

保护好这方绿色,守护好城市的后花园。呼和浩特市提出,要保持绿色发展定力,久久为功做好大青山森林植被恢复,建设好首府北部生态屏障。自2012年起,呼和浩特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在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中,呼和浩特市关停了位于大青山前坡的所有污染企业,先后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

“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把大青山前坡建成“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田园风光、草原风情、自然和谐”的首府“后花园”。目前,大青山前坡不仅成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城市绿肺”,还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重现山间,曾近乎绝迹的野狍、黄羊重返山林,在这里嬉戏奔跑。

苍翠绵延的大青山为市民提供了“一步一景、四季如画”的生态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青山脚下的敕勒川城中草原,诗意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传奇。

草原夜色美。盛夏的敕勒川,一场阵雨后,迎来了最清凉的夏夜。“草原之夜”交响音乐会在这里举办,当交响乐与马头琴“相遇”,当悠扬的乐章与草原的夜色相融……诗意和远方在这里得到完美的呈现。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敕勒川草原开幕。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修复,截至2024年底,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已达142.2万亩,草地面积达到171.45万亩,大青山前坡80%的土地实现了生态绿化。不仅是东乌素图村,恼包村、水磨村凭借坐落于大青山前坡的区位优势和唯美的水乡风光,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说起未来的发展,张月朋眼中有光,“抓住政策机遇,守护青山绿水。乌素图村的泉水一定会滋养更多百姓。”(杨义、白波、富丽娟、张力洋、刘艺琳、寇雅楠、赵梦月、孟佳澍)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

编辑:胡梦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

相关文章:

行进中国|人民网头条聚焦内蒙古:最是青山看不够07-12

河北公布第二批美丽河湖名单,15个河湖入选07-11

1—5月呼和浩特市工业三大门类呈现协同发展态势07-11

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落幕07-10

渤海潮评|低碳日里的滨州答卷:绿色转型的“破”与“立”07-04

呼和浩特:党旗飘扬千帆竞 强基固本万象新07-01

【寿光】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张冠秀:笔耕不辍,再推新作《第六号天鹅》06-23

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荆州区“山水工程”带来的绿色蝶变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