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微短剧成中国文化内容海外传播新热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4:5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杨月)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 (2024)》。报告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全面审视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展示了运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中国不同国际传播主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创新实践、成效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构建更加高效、多元、和谐的国际传播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报告分析了传播内容出海的新趋势,即传播模式逐渐从以“引进版权”模式为主转向以本土化创作、合拍剧及网络平台自主传播为特征的多元化路径;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加速推动中国电视剧走向海外市场,实现传播路径与模式的显著转型,国际影响力日趋扩大。

调研组发现,微短剧成为中国文化内容海外传播的新热点。微短剧依托其短小精炼、移动化传播等媒介特性和文化传播的碎片化趋势,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新形式。专家指出,精准的文化适配策略与目标市场受众的本土文化偏好深度融合,体现了文化出海策略由“泛众传播”向“精准传播”的结构性转变。

谈及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新启示,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国际传播效能明显提升,但精准性与专业化水平仍存在结构性短板。通过对中外企业国际传播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国际传播的总体效能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文化节庆类传播中效果较显著;在议题设定、专业知识输出与国际传播内容的精准适配性方面,中国企业尚未完全摆脱叙事的泛化倾向,专业化、精准化与精细化传播策略亟待提升。

同时,调研组提到,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话语传播策略对中国国际传播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广泛运用跨文化共情与价值普遍主义的话语策略,显著增强了国际话语认同度;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可借鉴NGO的话语经验,增强跨文化叙事的普遍性、共情性与价值导向,从而有效提升传播主体在国际传播场域中的话语竞争力与全球影响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追溯中华文脉 解读“何以中国”04-30

以中戏首任院长命名,“欧阳予倩专项基金”成立04-30

四大主题28项系列活动!“花开满城·幸福长武”长武县2025年文化嘉年华活动启动04-30

万隆精神激励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04-30

建瓯:弘扬朱子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04-29

太极文化研学基地在吕梁市图书馆揭牌04-29

与数字福建同向奔赴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加“数”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04-29

日趋活跃!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04-29